2019年6月5日 星期三

欢迎登陆中国核学会官方网站

核科技馆承办“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首场宣讲报告会
发布日期:2019-01-24    发布:未知

1月21日,由国资委宣传局、中核集团联合主办,中国核工业科技馆承办的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首场宣讲报告会隆重举行。


      昨天,中国核工业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今天,我们打造国之重器,锻造国家名片,正在完成中国从核大国到核强国的跨越。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无论是那个时代,还是在新时代,中国核工业人的故事都在感染着人们。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工业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221厂重要批示精神,大力弘场“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讲好国企故事,1月21日,在中核集团年度工作会期间,“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首场宣讲报告会隆重举行。国资委宣传局副局长刘福广,中核集团董事、党组副书记祖斌出现在报告会现场,与观众们一起沉浸在老一辈核工业人的真实故事中,共同感受激动、感动与喜悦。


       “核工业60多年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突破和开创性成果,这些巨大成就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和员工的智慧和无私奉献。60多年的创业历程,也见证了核工业人的责任和担当。”祖斌在讲话中强调,“核工业是一个有故事可讲的文化资源宝库。希望通过本次报告会,向社会公众展现核工业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爱国奉献精神,讲述新时期核工业人不忘初心、在传承中创新奋进的故事。”

       国资委宣传局副局长刘福广指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作为国企精神的重要代表和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大力弘扬。在新时代,更要传承这样的国企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砥砺奋进。”

       宣讲团由中核集团党群工作部牵头组织,中国核工业科技馆具体承办,面向全集团征集优秀宣讲人才,于2018年11月组建完成。宣讲团青年们在短短三周的时间内进行了集中彩排,用青年人的理解和视角,阐释了他们对“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的独特理解。

              

    报告会上,讲述者以讲解、演讲、朗诵等语言形式,结合照片、视频等手段,通过“英明决策 发展原子能事业”、“艰苦创业 ‘两弹一艇’惊天地”、“两弹元勋 以身许国”、“不忘初心、核铸强国梦”四个篇章,讲述了中国核工业发展历程、“两弹一星”事业奋斗故事以及新时期核工业优秀人物事迹。

      “我们只要有人,又有资源,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大家共同努力!”

——毛泽东

这是毛主席在听完钱三强等人关于原子弹研发汇报后的总结。当台上的男演员铿锵有力的道出这句台词时,似乎又带观众们回到了那个艰苦但光辉的岁月中。

       那是1955年,面对紧张的国际形势,美国不断的核讹诈政策,我国陷入了困局。“我们不愿意搞原子弹。但要反对原子弹,就必须掌握原子弹。”

       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个让祖国强大的信念,让铁道兵和交通部工人浩浩荡荡、十万火急抢修通往中国西部的铁路和公路,让全国各地的战士、工人组成万人施工大军,昼夜不停地建设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试验基地,让无数留学国外、功成名就的科学家放弃优越待遇、远离城市、家人,在大西北恶劣环境下,攻关原子弹、氢弹尖端技术,献出了青春、甚至生命,却依然眷恋。

国产土专家一号

      1967年6月17日8时20分,新疆罗布泊的上空出现了两个太阳,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个人造“太阳”的设计者,就是神秘的“国产土专家一号”于敏。

       

    早在原子弹研制工作紧张进行着的时候,于敏带领团队开始着手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理论研究。计算工作到了紧要关头的时候,于敏说:“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高效利用机器。这样,大家分三个组,每组每班八小时,要做到人停机不停,保证计算数据绝不能出半点差错!氢弹能不能由中国人自已设计出来,就取决于我们的计算结果了!”

      2019年1月16日,于老在京去世,享年93岁。就在报告会当天,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俞培根专程赶到于老家中吊唁。报告会当晚全场观众共同为于老默哀。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钱三强,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7年赴巴黎大学的居里实验室留学,被小居里夫妇认为是最优秀的科研人员。法国科学院授予钱三强法国物理学奖,聘他做国家科研中心的研究员。可就在这时,前途一片光明的钱三强却要求回国。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是: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彭桓武,1938年冬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系,投奔鼎鼎大名的玻恩教授做博士研究生,在固体理论和量子场论两个领域中取得突出的成就,获得了两个博士学位,这在那时的中国留学生中可是独一无二的。当有人问彭桓武,为什么要那么坚决地放弃国外的优越待遇,非要回到灾难深重的中国时,他的回答是:“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祖国在等待我们”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我们中国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我们!”这是1950年,时年26岁的留美学生朱光亚起草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的结尾,他赶在美国发布中国留学生回国禁令前,取道香港回到新中国。在其感召下,许多人陆续回国。

 

“我愿以身许国”

       王淦昌,参与了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和组织指导,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当组织上提出隐姓埋名,中断同外界联系的要求,这位年过半百的老专家只说了一句“我愿以身许国”。从这天起,一位即将拥抱诺贝尔奖的著名物理学家从国际科学界消失了,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消失了,核工业建设大军中,多了一个默默无闻的王京同志。为了让我们的国家以强有力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之巅,王淦昌隐姓埋名了20年。

一只公文包

       郭永怀,被美国人描述为“既是可以改变世界的人,也是可以征服宇宙的人”。1968年12月5日凌晨,59 岁的郭永怀因飞机失事殉职郭永怀不幸遇难。当人们找到郭永怀的遗体时,发现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夹在他和自己的警卫员牟方东中间,保存得完好无损。郭永怀全程参与了我国原子弹、氢弹、导弹及卫星事业,在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两弹一星元勋时,他是唯一一位以烈士身份接受荣誉的。

“不能说 不能说 不能说”

       邓稼先,26岁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的他,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是毅然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一天,他与妻子交代要调走,当妻子问道“去哪”“做什么”“去多久”,他的回答是三个“不能说”。从那天过后,邓稼先就从他的妻子、两个孩子和所有熟悉他的人中“消失了”。28年后,邓稼先回来了!夫妻两人再度重逢,可是此时的邓稼先却身患重病,一年后,他在妻子怀中离开了人世。

       “2018年,基地早已建设完,儿子突然间就已经长大成年,他像父辈们一样,报考核专业,可他为了梦想心愿瘦了一大圈。”

——父亲的散文诗

 

       “这是我父亲日记里的文字,这是他的生命留下来的散文诗……在财政部礼堂内,一曲核工业改编版情景剧《父亲的散文诗》让在座的观众无不深受感染,一些观众摘掉眼镜,擦干眼角的泪水。《父亲的散文诗》这首歌是以一个科研人员的儿子的角度,来描写新时代无数核工业创业者普通又意义非凡的一生。

      随着音乐缓缓响起,一张办公桌,一把椅子出现在了台上,这似乎就是一个科研人员的所有天地,代表着无数创业者们的男演员从年轻力壮到年老体衰,短暂的一生都扑在了这张简陋的办公桌上。

      为了核事业,他牺牲了许多陪伴妻儿的机会,这“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让人不禁落泪。儿子的不理解到为父亲自豪,并也选择为核事业奋斗,这就是“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我国核事业的背后是无数个这样无私奉献的科研人员和他们的家庭的支持。那一辈创业者们应该从未后悔选择走这样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路,所有的付出所有的坚持都是为了心中那个纯粹的“强国梦”,一切的一切也就都是值得的了。后一辈的科研人员也会带着这样的精神,坚定地走下去。

       “这是那一辈人留下的足迹,几场风雨后不会抹去了痕迹,这片土地曾让我泪流不止,它埋葬了多少人永恒的往事。” 在这段动人的旋律和词句中,仿佛再现了“两弹一星”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核工业人以身许国,开创核工业辉煌篇章的历程。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

 

一生只做一件事

       徐銤,中核集团快堆技术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矢志坚守快堆50年,与团队起成功研制了第四代核电技术的快堆,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快堆技术的国家之一。快堆的发展起起落落,当有待遇和条件更好的单位向徐銖伸出橄榄枝,他总是淡淡的一句:“快堆,我放不下。”


 

用生命诠释责任

       胡仁禄,中核兰铀公司扶贫工作驻村帮扶队长兼第一书记。他常说:“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漏掉,漏掉了谁,总感觉不舒服。”因为过度劳累,实现整村脱贫的他猝死在工作岗位上,57 岁的人生匆忙划上了句号。 胡仁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展现了核工业人心系国家发展的使命担当。

 

严细铸就“大国工匠”

       未晓朋,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核级管道焊工。在核级管道焊接领域展现世界水平的大国工匠,曾在福清核电一期工程穹顶施工中所焊接的每一道焊口一次合格率均为100%,用“严细融入一切”的工作精神为核电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华龙一号”领航人

       邢继,中核集团“华龙一号”的总设计师。他领衔研发设计的“华龙一号”,是我国核电走出去的新名片,承载着几代核工业人自主自强的核电梦。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虽然有挑战,但是一个更高的目标。华龙要做就做最好的!”也正是这样的坚持,才让我们的“华龙一号”具备了诸多走出去的硬本领。

 

       昨天,中国核工业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今天,我们打造国之重器,锻造国家名片。强国就要强军,强军就要强核。中国核工业人正燃烧起心中的那团火,砥砺前行。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