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学会核领域2019年度十大新闻
1. 我国首次发布《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
2019年9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发布《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一部核安全白皮书,从六个方面全面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核安全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全面宣传贯彻了核安全观,阐述了中国核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主张,分享了中国核安全监管的理念和实践,阐明了中国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进程的决心和行动,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
2.喜报,中国核学会及各专业分会会员新增10位院士!
2019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新当选院士名单。2019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4名院士和20名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选举产生了75名院士和29名外籍院士。其中,中国核学会及各专业分会会员有十位新晋院士,他们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宜灿、林海青、赵红卫、高原宁、蒙大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正东、罗琦、赵振堂、舒印彪、董绍明。
(按姓氏笔画排序)
3. 陈希参观中国核学会“走进绿色核能”展
2019年9 月 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来到中国科技馆,参加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在“走进绿色核能”展台前,陈希听取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寿君关于我国清洁能源供给平台有关情况的介绍,了解了海上浮动核电站的原理、用途、优势,对解决国家能源需求和造福百姓民生的重要意义。
4.“春天里”,中国核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在包头举办
2019年8 月 21 日,中国核学会 2019 年学术年会在内蒙古包头市开幕。本届年会的主题为“创新科技 绿色发展”,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寿君在致辞中说:“我国核科技工业发展迎来了继‘两弹一星’后的第二个春天。” 作为我国核科技界学科设置最全、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中国核学会学术年会自 2009 年来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 6 届,共有 153名(次)院士参会。会议得到了国防科工局、国家生态环境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中国科协等政府部门和主管单位的大力支持。前五届大会共有代表7400 人参会,收集论文 8000 余篇,邀请大会报告 65 篇,结集出版五卷共 60本《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
5. 中国核学会签署《“利用核能共建美好未来”联合声明》
2019 年 5 月 13 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在国际核电站进展大会(ICAPP2019)上与来自全球41个国家的核学会理事长共同签署了《“利用核能共建美好未来”联合声明》。声明认为气候变化是当今地球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接受《巴黎协定》的目标,即在本世纪下半叶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C。核能可以帮助解决这些挑战,因为它是碳足迹最低的电力来源之一。因此,强烈呼吁各国政府采取合适的措施进一步利用核能与核技术共建人类社会美好未来。
6. 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工程落地海南昌江
2019年7月18日,我国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玲龙一号)科技示范工程正式落地海南昌江,这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此类小型堆技术首次实现综合性应用转化。“玲龙一号”在现有成熟压水堆核电技术基础上,采用了“一体化”反应堆设计和“非能动”安全系统,其安全性达到第三代核能系统技术水平。核能作为清洁、安全、经济、高效的能源,将进一步拓展昌江的清洁能源产业链,为海南省打造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7. 中国将为“人造太阳”打造“心脏”
2019年9月30日,规模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心脏”安装阶段在京启动。ITER组织与中核集团牵头的中法联合体正式签订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主机安装一号合同(TAC1)。这是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中竞标的最大核能工程项目合同,也是中国核能单位首次以工程总承包形式成功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项目。该合同的签订意味着中国30多年不间断进行核电建设所形成的工程总承包能力、50多年的核聚变技术积累和国际影响力获国际核能高端市场认可。TAC1安装标段工程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托卡马克装置最重要的核心设备安装工程,其重要性相当于核电站的反应堆、人体的心脏。
8. 我国新一代铅铋零功率堆——启明星Ⅲ号实现首次临界
2019年10月9日,我国新一代铅铋合金零功率反应堆——启明星Ⅲ号实现首次临界,并正式启动堆芯核特性物理实验。这标志着我国在铅铋快堆领域的研发跨出实质性一步,进入工程化阶段,也意味着我国在铅铋快堆研发领域已跻身国际前列。启明星Ⅲ号成功实现临界后,将开展一系列实验工作,取得的堆芯核参数实验数据,将直接用于各型号铅铋反应堆工程化及基础核数据的宏观检验、堆芯设计与安全分析方法的全面验证,以及反应堆运行技术的创新研发,将为我国在先进反应堆工程技术领域尽早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做出基础性和创新性贡献。
9. 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碳离子治疗系统获批注册上市
2019年9月29日,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及其控股公司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碳离子治疗系统”获批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该产品安装于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是国内首台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的国产碳离子治疗系统。国产碳离子治疗系统获批标志着我国高端医疗器械装备国产化又迈出一步,这一重大创新医疗器械对于提升我国医学肿瘤诊疗手段和水平,具有重大意义。该系统是几代科研人员科研成果和技术研发积累的转化应用,是大科学装置回报社会的典范。
10. 我国自主研发核医学临床全数字PET/CT装备获准进入市场
华中科技大学发明的全数字PET/CT已于2019年5月31日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审批,获得市场准入和对外销售资质。这意味着国产全数字PET打破国际技术垄断,我国高端医疗仪器开发取得重大突破。PE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的简称,是继超声、CT和核磁共振之后当今的尖端医学影像技术,在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早期诊断、疗效评估、病理研究等方面,具有极大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