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放疗设备国产化,都有赖于核技术产业化突破
◎ 本刊见习记者 陶春阳
公众健康离不开核技术,我们耳熟能详的“放疗”“CT”“示踪检查”都是核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你知道吗?这些词背后的那些大型医疗设备,十有八九都与核有关。 新冠疫情下,国家愈发重视医疗卫生产业,民众也更加关心医疗健康问题。医疗卫生产业离不开医疗设备支持,临床各科许多疾病必须通过医疗设备检查才能确诊,尤其是高端、大型医疗设备,与国民健康息息相关。与核技术密切相关的医疗设备主要分为三个领域:放疗设备、影像设备和核素制备设备。我国核技术相关的大型医疗设备发展情况如何?有无制约因素?未来走向怎样?记者就此采访了中核高能(天津)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育成。
国内研发能力尚可,产业化任重道远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研发放疗设备,但在市场化方面,走了一些弯路,但未来需求空间很大。”提起国内大型医疗设备发展情况,李育成如是说。
为促进大型医疗设备国产化,我国先后出台了系列相关政策。2018年,国家卫健委颁布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年)》中将6个大型医疗设备调整至乙类管理目录,同时将首次配置单台(套)纳入甲类管理目录,价格低限由500万元人民币调整至3000万元人民币。2019年,国家卫健委等10部门联合制定的《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中要求到2022年癌症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危险因素综合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癌症筛查、早诊早治和规范诊疗水平显著提升。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要求的降低和国家对癌症诊疗的重视意味着相关大型医疗设备在未来会有更多市场需求。
典型的放疗设备包括医用直线加速器、伽玛刀、后装机、质子治疗加速器等,除伽玛刀国产设备稍有优势之外,目前国内使用的大部分是进口产品。据介绍,上世纪我国开展放疗设备技术攻关时,第一批成果与发达国家相比几乎同步,甚至领先。可惜没有继续做产业化工作,技术团队后来也各奔东西。瓦里安、医科达、安科锐等国外公司占据了放疗设备市场顶层,低端市场国内厂商竞争激烈,且产品发技术水平、附加值都不高。
安科锐射波刀
与放疗设备相比,影像设备情况更为夸张,GE、飞利浦、西门子三大寡头几乎垄断了国内医疗影像设备的全部市场。
核素制备加速器领域(核药领域),GE公司是最大的供应商,剩余市场则由IBA、西门子和住友占据,国产设备还未实现突破,更无商业化用机出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垄断的诞生,是上述外国公司长年累月产业化发展的结果。以瓦里安公司为例,依靠近30年良好销售业绩累积的资本,它培养了大量用户,使用习惯已经深入渗透到行业每一个角落:我国高校放疗教材以它的设备为基础进行编制,新毕业医生实习时用它的机器做实验,在院医生用它持续进行技术升级培训等等。广大从业人员使用习惯与医院购买意愿相互联动,形成正向反馈,不断巩固这些外国公司市场地位。
事实上,过去我国集中力量开展研发时,在基础核技术领域如射线探测、数据成像等技术上积累深厚,开展产业化并不存在不可克服的技术困难。但近20年以来,行业内除原子能院、核动力院、九院等几个科研院所做了放疗和影像方面的局部课题外,整体设备研发方面始终缺乏实质性动作;中科院、北大、清华、南航、华中科大等科研团队也曾开辟相关业务,但由于在国内没有用武之地,科研人员大批流失到其他发达国家。李育成补充说:“现在美国做医疗影像如CT研究的技术骨干,一多半是中国人。”
中核高能六大业务领域布局
李育成认为,研发与市场脱节,是制约我国大型医疗设备发展的主要因素,其原因来自多个方面。为打破局面,国内需要尽快推出合格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目前,中核高能已与美国安科锐成立合资公司,引进TOMO、射波刀等先进技术;同时积极推进公司伽玛刀、ECT、直线加速器等相关科研项目,提升自身核心能力。
中核安科锐成立后亮相2019China-Hospeq展会
“我们现在还比较落后,先要实现跟跑,才能在未来并跑和领跑。”李育成总结道。同时他认为我国仍有弯道超车机会,机会窗口就是科技升级,这会将大家再次拉到同一起跑线。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健康中国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报告中指出:要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前提,是必须加速发展自主的大型医疗设备产业。
放疗是癌症治疗重要手段之一,但我国放疗行业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存差距。首先是放疗采用率不高。现在国内放疗采用率低于20%,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普遍超过40%,美国放疗采用率已达到63%,效费比对比非常明显。其次是放疗设备数量少而不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百万人口放疗器械拥有量需到2~3台,才可能满足临床使用需求,当下主要发达国家如美、英、加、日等百万人口放疗设备均超过7台,国内为1.8台/百万人口,同时存在“东部多西部少,城市多农村少”的不均衡格局,放疗市场远未饱和。根据中华医学会肿瘤放疗学分会统计分析,我国放疗设备基本都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未来五年内,随着伽玛刀和乙类加速器审批权限下放省级卫计委,预计会新装机各类放疗设备2000台以上,市场整体规模预计在400亿~450亿元之间。现状催促我国大型医疗设备产业化扬鞭奋蹄,加速前进。在与合作公司共同研发的过程中必须秉持以国内市场为主的理念。以国内为主,就是要针对国内应用场景、环境不断做优化,把新的治疗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开发的产品上,满足国人就医需求,也同时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国内在役大型医疗设备多为进口。在这些进口设备使用过程中,其母公司也收集了许多详细病例数据。大量病例数据积累对其产品升级、迭代非常有价值,可以进一步巩固其市场优势地位。此外,国内医院从业人员开展学术研究的过程也会为这些公司数据库带来一定贡献。而国内公司因缺乏数据支撑,竞争过程中也长期处于下风。“为打破垄断,我们必然要有所担当!”李育成说。
但是客观上来说,研发国产大型医疗设备工作周期长,又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短时间内难以取得回报,但这些战略性投资在未来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一款设备的引入为例,账面上看当期亏损很大,3~5年之后才开始回报,但引入后可以解决后续生产以及配套产业问题,长期看很有必要。
2019年年底国家卫建委甲类设备采购里,中核高能已经拿到了50个设备产品指标,占到86%以上。与国外公司合作同时,中核高能还密切开展校企合作,目前与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联合实验室已经成立,与清华大学的联合实验室即将落地,同成都理工大学的合作也在进行之中。“中核集团不仅在资金上大力支持中核高能,更重要的是集团拥有顶尖专家人才、响亮行业品牌和厚重历史积淀。”对于做好大型医疗设备市场化工作,李育成有充足的信心。
中核高能与山西医科大学共同研制“智能化自动配药机器人——辐睿智配”
近年来,随着公众对核技术接受度的提高,核技术应用的社会环境相较前几年有了很大改善,这构成了行业发展良好的外部条件。与此同时,传统制造业面临升级改造压力,迫切需要转型或引入新产品,这提供了行业整合升级机遇。李育成相信,若能抓住当前发展时机,将极有利于占据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设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设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设备自主可控不仅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央企的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策划:杨金凤
编辑:王晨香 蔡皛磊 陶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