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学会2020年度十大新闻
中国核学会2020年度十大新闻,旨在全面反映核领域2020年的重大举措、重大成果、重大典型,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进一步加强核能、核技术应用知识、核安全利用的宣传推广。
1.习近平致贺信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
7月28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在法国总部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承载着人类和平利用核聚变能的美好愿望,计划实施以来,中方始终恪守国际承诺,中国企业和科研人员勇挑重担,与国际同行齐心协力,为计划的顺利推进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标志着中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为我国核聚变堆的自主设计与建造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等离子体体积达到国内现有装置2倍以上,等离子体电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可达到1.5亿度,能实现高密度、高比压、高自举电流运行。
2. 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战,中国核学会在行动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疫情当前,核工业全行业纷纷行动。
中国核学会及各专业分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要求,及时编制《中国核学会秘书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向全体会员发出《中国核学会致各位理事、广大会员的一封信》、《关于征集疫情防控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的通知》,汇编了《“核” 你抗疫》一书,从疫情防控组织保障、激发抗击疫情正能量、组织共产党员献爱心等方面出发,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战积极贡献力量。
3.“华龙一号”、“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技术获突破
3月2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热态性能试验基本完成;11月27日,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为后续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并创造了全球第三代核电首堆建设的最佳业绩。这标志着中国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11月28日(巴基斯坦当地时间),“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工程2号机组正式开始装料。
作为与华龙一号并峙而立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另一个中国方案,国和一号(CAP1400)在2020年迎来里程碑事件。9月28日,中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宣布,从2008年启动研发,历时12年科研攻关的国和一号研发完成。该项目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出口权的第三代非能动大型先进压水堆机组,满足全球最新安全标准要求,其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相容性达到第三代核电的世界先进水平。
4.中国核学会成立40周年
1980年,在老一辈“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钱三强、王淦昌、朱光亚等的倡议并亲自领导和培育下,中国核学会应运而生。40年来,中国核学会在中国科协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政府部门、各大企业和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党和国家联系广大核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在促进核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开展核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开拓核科学技术的国际民间交流,推动核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等方面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与创新。
2020年10月12日,中国核学会成立40周年座谈会暨中国核学会成立40周年《四十华载 壮丽篇章一一中国核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图文纪念集》和《中国核学会科学家画册·理事长系列》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5. 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双堆冷试完成
11月3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建设现场再传捷报,继10月19日,2号堆一回路系统冷态功能试验顺利完成后,1号堆一回路系统冷态功能试验再次顺利完成,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示范工程“双堆”一回路系统冷试工作的开展,有效检验了反应堆主系统设备制造与工程质量,为加快高温气冷堆产业化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6.疫情之下首个核行业国际展览会在京举办
2020年10月12-15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在北京展览馆开幕,主题为“创新引领·合作共赢”(Innovation Leads Development,Cooperation Brings Benefit)。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寿君,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峰致辞。国务委员王勇莅临参观。
展览面积16000平方米,有15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10余个国家的万余名专业人士参观,是疫情以来首个举办的大规模、高层次国际性专业展会。展会同期还举办了中国核学会成立40周年座谈会、核技术应用论坛、第三届中国核学会科普奖颁奖、“核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科普展等系列活动。
7.地下2400米!世界最强流深地核天体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
12月26日,由中核集团原子能院和中科院近物所自主研制的世界上束流强度最高深地实验设施——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束流强度达到2mA,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同类装置先进水平。这是我国核天体物理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完全掌握强流高压加速器制造技术,并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成为面向世界开放的国家级基础研究平台。
据了解,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地下实验室,洞内岩体本身的天然放射性也极低,为暗物质探测、核天体物理、中微子实验等重大基础性前沿课题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环境。
8.中国核学会历任六位理事长入选核工业功勋榜
1月15日,纪念核工业创建65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会上,71名“核工业功勋榜”上榜人员及家属代表被授予了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
中国核学会第一届理事长王淦昌,第二届理事长姜圣阶,第三届理事长汪德熙,第四届理事长钱皋韵,第五、六届理事长王乃彦,第七、八届理事长李冠兴均入选核工业功勋榜。
此次“核工业功勋榜”上榜者涵盖了核工业全产业链,是中国核工业从创建伊始到当前各个时期的杰出代表。这些上榜者为中国核工业的诞生与成长忘我而无私地奉献了知识、技能、力量、宝贵的青春乃至终生,为中国核工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9. 山东海阳启动全国首个零碳核电供暖城市创建项目
11月25日,全国“零碳”供暖城市创建暨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开工仪式在海阳核电举行,标志着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创建项目正式开启。
二期450万平米供热项目建成后,海阳核电厂热效率将提高3.25%,预计每个供暖季节约原煤10万吨,海阳将实现全部城区“零碳”供暖覆盖,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的城市。
10.我国首项核电领域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由中核集团组织、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主导编制、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参与编制的国际标准《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冷却剂系统设备和管道保温层设计规范》(标准编号为ISO 23466: 2020)于2020年10月26日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首项核电国际标准,也是我国核领域首项ISO标准。该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自主核电技术进一步获得国际认可。
该标准于2018年7月11日正式立项,历时2年有余,经过ISO多轮次、高要求的国际审查与投票,最终以每轮国际投票赞成率均超过90%、领先ISO官方进度9个月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