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5日 星期三

欢迎登陆中国核学会官方网站

中国核学会2024年核领域十大新闻
发布日期:2025-01-21    发布:未知

1.习近平主席出访法国,两国共襄“碳中和”推动核能安全利用合作走深走实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及中法核能合作40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于5月5日至7日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中,实现碳中和目标再次成为中法两国的重要共识,其中共同推动核能合作与发展作为两国携手实现减碳目标的重要基石备受关注。期间,为共同推动核能合作与发展,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分别与法电集团面向全球共同发布《核能支持低碳发展前瞻性研究》蓝皮书、签署《关于深化核能领域相关合作的意向书》,通过一系列举措,让中法两国在核能技术的战略层面达成共识,共同提高两国核能技术的国际影响力。

 

2.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五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

2024年8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江苏徐圩一期工程、山东招远一期工程、广东陆丰一期工程、浙江三澳二期工程、广西白龙核电一期工程,等五个核电项目共计11台新核电机组。会议强调,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要不断提升核电安全技术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全链条全领域安全监管,确保核电安全万无一失,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3.原子能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2024年4月,原子能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这是原子能法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启动立法工作以来,历经40年讨论和修改,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该草案共8章53条,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原子能和平开发与利用的原则要求,明确监督管理体制,推动原子能研发和利用,规范核燃料循环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完善进出口管理和国际合作机制,严格法律责任。作为行业统领性基础法律,制定原子能法有利于强化行业顶层设计与更好统筹原子能事业发展和安全,将促进原子能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维护我国负责任核大国形象。

 

4.整体上我国核电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024年9月25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已经颁发运行许可证的核电机组57台,建造许可证的30台,核准待建的15台,加起来共102台。我国核电技术已经实现二代向三代的迭代升级,四代技术陆续开始应用。整体上,我国核电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着力构建严密的核安全责任体系,不断完善现代化核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强核安全监管,实现高水平核安全,也更好保障公众安全和环境健康。

 

5.十二部门印发《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2024年10月31日,国家原子能机构、生态环境部等十二部门关于印发《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6年,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领域进一步拓展。围绕核技术在医学诊疗、农业育种、食品加工、材料改性、安检安保等重点方向或领域的应用,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力争核技术应用产业年直接经济产值达4000亿元,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6.“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已首次并网发电

2024年10月31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先进压水堆“国和一号”核电示范工程1号机组成功实现首次并网发电。国和一号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经历了我国核电发展历史上最严格的设计审查与安全审评,是我国三代核电技术走在前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由国家电投集团在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核电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采用“非能动”安全设计理念,单机功率达到150万千瓦,是我国自主设计的最大功率的核电机组。

 

7.我国自主核燃料元件科研与工程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2024年11月,我国自主研制的ATF耐事故特征化燃料组件完成了两个长循环辐照运行考验并顺利出堆,共在反应堆中运行三年,至此,我国完成ATF耐事故特征化燃料组件全周期商用堆运行考验,标志着我国ATF燃料组件自主研发迈出了关键一步,是我国自主化核燃料研发保持与国际核燃料前沿技术并跑的重要里程碑节点。

2024年12月,我国自主知识产权CF3燃料组件入选中央企业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首批项目清单。CF3燃料组件已实现在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K2、K3机组的批换料应用,在国内秦山、方家山核电站实现了20组小批量多堆芯应用。目前正在积极推动CF3燃料组件在国内核电站中的工程应用与巴基斯坦C5机组的首炉全堆芯应用。

 

8.我国规模最大天然铀产能项目开工建设

作为国家原子能机构“十四五”核工业发展规划项目,我国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国铀一号”示范工程12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的天然铀生产基地,进一步提升我国天然铀保障能力、天然铀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9.我国多种同位素国产化生产实现重大突破

2024年,我国突破多种同位素制备工艺,国产化生产能力获得大幅提升。我国首次利用核电商用堆批量生产碳-14同位素,彻底破解了国内碳-14同位素依赖进口的难题,实现碳-14供应全面国产化。国内首条年产万居里级无载体镥-177生产线、年产能千条级锗镓[68Ge-68Ga]发生器生产线全面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正式具备万居里级镥-177、镓-68等两款医用核素的生产供应能力。我国首个商用堆在线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在秦山核电基地正式投运,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批量化在线辐照生产短半衰期同位素的关键技术。我国规模最大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正式启用,镥-177、钇-90、镭-223、碘-125、磷-32、铼-188、钬-166、碳-14等8条医用同位素生产线完成全部建设工作,为建立我国医用同位素自主保障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10.我国高放废液玻璃固化技术能力大幅提升

我国自主研发的陶瓷电熔炉高放废液玻璃固化配方,在国内首座国产化高放废液玻璃固化冷台架上圆满完成了试验验证并通过验收,实现了我国陶瓷电熔炉玻璃固化技术国产化研究关键核心技术零的突破。我国自主研发的两步法φ650mm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样机顺利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两步法冷坩埚从工艺原理到工程运行的关键技术,将为我国安全、环保处理高放射性废物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